来源:期货日报
各抒“所”见
今年以来,俄乌冲突和美联储持续加息对全球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俄乌冲突过程中,欧美各国对俄制裁不断加码,进一步导致全球通胀攀升,使得美联储不断加大货币紧缩力度,全球央行被迫卷入加息竞赛,这令疫情下本就脆弱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经济衰退的导火索已被点燃。进入四季度,市场的通胀叙事还能延续多久?美联储的紧缩路径是否会出现变化?全球经济又该何去何从?记者采访到海通期货研究所所长王克强,针对上述问题展开探讨。
今年全球宏观主线基调:通胀与紧缩
如果说全球宏观经济的主基调在2020年是“危机与救市”;在2021年是“复苏和繁荣”的话,那么在2022年就是“通胀与紧缩”。在王克强看来,今年作为“政策大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决定金融市场和资产价格的最重要因素。
他表示,在货币政策主导的阶段,分析任何重大事件对市场的影响,都必须先分析其对联储货币政策会有什么影响,再判断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对金融市场或资产价格造成什么影响,否则就会出现很大的偏差。“比如俄乌冲突事件最根本的影响是它加剧了全球通胀,使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更专注于抗通胀,因而造成了股市、大宗商品先后出现牛熊转折。”
可以看到,本轮美联储货币紧缩政策分为四个阶段,不同阶段下各类资产先后出现牛熊转换:
第一阶段是去年(2021年)6月至11月,美联储缩减购债规模(Taper),导致美元止跌回升,同时数字货币出现了牛熊转换;
第二阶段是2021年12月至俄乌战争暴发,美联储放弃“通胀暂时论”,将货币政策目标聚焦通胀、启动加息,全球股市、债市出现了牛熊转换;
第三阶段是俄乌战争暴发至2022年8月,美联储放弃“经济软着陆”目标,并承认紧缩可能造成衰退,大宗商品市场出现了牛熊转换;
第四阶段是2022年8月全球央行年会至今,联储主席鲍威尔明确表态打消了市场对于明年降息的预期,2023年仍是加息周期,这消除了股市、大宗商品反转的可能,在紧缩结束之前风险资产的任何上涨都是反弹。
市场的“通胀叙事”还能持续多久?
王克强认为,本轮全球通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不仅存在于供给端:“逆全球化造成的供应链破坏、新冠疫情、俄乌战争”等;也有需求侧因素影响:“疫情期间全球财政与货币刺激、今年以来的货币紧缩政策以及即将到来的衰退”。从边际上看,他认为供给侧的因素已经被市场充分定价,且供给弹性较低。四季度及往后更长时间,需求才是决定金融市场和大类资产价格趋势的根本性变量。
同时他表示,这一轮通胀的主要特征是“不对称性”,即不同经济体通胀形势差异较大。而美联储货币政策是以美国自己的通胀为锚的,其他经济体的通胀水平联储并不关心,美联储降通胀的成本却要全球来一起承担。
TAG标签:
转载请注明出处:橙意汇返佣网(https://www.bjyanq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