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期货日报
今年年初,棉花、铜、石油、铁矿石、铝等大宗商品价格不断创出新高。第二季度末,大宗商品走势分化明显,部分品种高位回落,甚至一度大跌。从6月下旬开始,国际油价呈现低位盘整态势,多家机构认为大宗商品价格拐点已至。第三季度,大宗商品价格虽有所反弹,但仍处于弱势,原油市场表现依旧疲软。同时,美联储激进加息影响持续发酵,多家国际投行纷纷调低对原油、铜等商品的下半年价格预测。
一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供需决定着大宗商品价格走势,金融政策等宏观因素则影响价格弹性,是供需矛盾的“放大镜”。历史数据显示,近4次大宗商品价格拐点分别是2008年8月、2011年5月、2014年5月、2018年10月。同美欧日M2、美元指数拐点一致,对应金融政策的拐点;同中美欧制造业PMI拐点一致,对应需求的拐点。本轮大宗商品价格拐点出现在2022年6月,但2021年2月以后,美欧日M2同比数据就已经呈下行趋势。
从近几年的宏观环境来看,疫情初期,恐慌情绪导致资本市场重挫后,2020年疫情期间,全球经济在财政货币双重刺激下复苏,我国因疫情控制较好率先复苏,海外经济体在一个季度后也开启了复苏进程。进入2021年后,海外经济体从高位回落,通胀压力导致货币政策转向,欧美PMI指数从高位回落,但仍处于扩张中后期。2022年,我国出口增速开始下滑,房地产销售仍未好转,国内开启“宽货币、宽信用”政策应对稳增长需求。而欧美通胀居高不下,美联储延续激进加息进程。
对于本轮大宗商品价格的拐点晚于金融政策和需求的拐点,光大期货宏观分析师于洁认为,这主要受到供给端的驱动,与2022年年初大规模流动性投放的基数效应相关。“2021年美联储宣布缩减QE,2022年3月开启加息,欧洲、英国央行加息紧跟其后,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也开启加息周期。因此,美欧日M2同比拐点已经确定。”她解释说,从需求指标来看,美欧制造业PMI拐点于2021年3月出现,由于疫情以后全球经济复苏节奏不同,中国制造业PMI高点出现在2020年12月。金融政策和需求指标均于2021年第一季度出现拐点,但由于受到疫情导致的供应链问题以及俄乌冲突导致的供给端收缩影响,本轮大宗商品价格直到2022年6月才出现拐点。
“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就是本轮大宗商品行情最重要的宏观背景。”于洁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2022年美联储放弃通胀暂时论,开启加息和缩表周期。美联储加息,一方面,非美国家受到的压力更大,一些非美央行不得不大幅度跟进加息,而美国依然是全球最健康的发达经济体,所以是利空全球总需求。无论是在通胀坚挺的情况下美联储激进加息,还是在通胀回落的情况下美联储温和加息,导致的结果均是需求走弱,利空大宗商品价格。
TAG标签:
转载请注明出处:橙意汇返佣网(https://www.bjyanqi.com/)。